海南区公乌素镇利民社区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工作思路,用心用情打造“党建+红石榴家园”,突出三个“注重”、打造三个“家园”,将社区建设成为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美好家园。 一是注重党建引领,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家园”。社区党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纳入社区日常工作中,组织辖区内各族干部群众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培训40余场次,放映红色爱国影片20余场次,覆盖700余人次。通过全员化、分众化教育培训,不断增强辖区各族干部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有效发挥社区党组织统筹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融入到网格化管理中,通过“党建+网格”治理模式,把党组织的温暖带给各族居民群众,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不断推进基层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注重宣教引导,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家园”。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度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各族居民群众开展“春节吃饺子、端午包粽子、中秋品月饼”等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社区将宣讲教育作为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以“两委”成员和网格员为主体,联合包联单位、“双报到”党员、居民党员志愿者组成“党员先锋宣讲队”、“红石榴”宣讲队,深入居民家中、沿街商户,以“随时、随地、随讲”的三随模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惠民政策和“六句话”的事实道理等主题宣讲20场次,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三是注重特色服务,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幸福家园”。针对社区流动人口占比基数大的特点,加强对各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根据辖区各民族流动人口组成特点,创新“四同管理”工作法(即管理同法,服务同等,活动同乐,关爱同心),让各民族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享受同城待遇,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进程中增强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服务流动人口中的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创新“五群服务”工作法(即进群众门、知群众情、管群众事、解群众愁、暖群众心),积极打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谐社区,让各民族流动人口来的了、留的下、生活的好,打造“让流动的心扎根小镇”品牌。收集各族群众所需所盼,提供精细化服务,社区推出“心愿墙”小程序,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收集“微心愿”,依托5家“双报到”单位的42名党员干部织密服务网,开展志愿“派单”服务,为各族群众送“服务”上门、送“温暖”上门。“心愿墙”项目共帮助辖区各族居民群众解决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530余件,2022年被评为自治区北疆巾帼志愿服务优秀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