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勃湾区教育系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施青少年“金种子”工程,以党员干部、青少年、教师为重点,立足校园主阵地,强化学科融合,同心共育团结花。 一是抓实“有形”培训,深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田”。通过组织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专题培训会,对落实《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进行安排部署,相关负责人就赴银川市兴庆区实验第二小学臻园校区考察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典型做法”进行重点分享。结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强化领导干部履职担当。各中小学、幼儿园领导班子依托主题党日带头讲“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共计100余场;面向家长和学生开展乌海市《一本发展账》《一张蓝图绘到底》等教育领域惠民政策宣讲500余场,覆盖3万余名学生。

二是抓实“有感”教育,播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种子”。积极发挥学校铸魂育人主阵地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在“引”字上下功夫,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电子屏、宣传栏、智慧班牌等载体,展播“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等宣传标语500余条。开展亲子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专题片、文艺演出、事迹报告等40余场,“以小我带大我”,引导家长以身作则,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学生心灵深处。 在“育”字上下功夫,与思政课紧密结合,用好国家统编的中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三科教材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充分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教育局制定《海勃湾区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指导各学校构建德育课程体系,推动各学校开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校本课程,实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学全过程。创新线上交流载体,推出“石榴籽育人小课堂”等微思政课堂210余期、云端微思政·红领巾广播站36期;发挥宣讲团作用,开展“身边榜样说”先进典型宣讲活动70余场,党员教师“红色微党课”展示40余期,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期望,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融”字上下功夫,与实践活动深度结合,抓住寒假有利契机,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印发《2024年海勃湾区教育局寒假实践活动方案》,各学校组织学生走进青少年创意园、北疆家具文化博物馆、泰吉老年公寓、社区、文化馆、乌海市科技馆等基地,开展“军爱民,民拥军,小小红领巾向军人致敬”“民族团结一家亲 争做小小石榴籽”等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活动30场次,覆盖学生5000余名;联合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如:“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笔凌云志 书承翰墨香”“迎春接福 同书祝愿”等。组织学生书写春联、制作书签、手工艺品、手抄报等社会实践活动共计32次,覆盖3600余人参与;围绕“弘扬好家风”主题,开展家风故事分享活动30余场,覆盖600个家庭,1500余人,全面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三是抓实“有效”示范创建,育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花”。持续探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校力度。海勃湾区现有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4所、市级3所、区级8所,打造校园育人文化长廊、石榴籽育人教育阵地39处。目前,海区一小、海区九小、十五幼、十三幼4所单位正在申报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力推动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海勃湾区教育局将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创新的思维和方式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