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强雨诗:同欲者胜 民齐者强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6日
作者:乌海市统战部
来源:乌海市统战部
浏览次数:
6月14日,“同心学习·立德圆梦”——乌海市统一战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读书会举办。会上,来自我市统一战线领域的代表作交流发言。“乌海统一战线”将陆续刊发各位代表发言摘要内容,敬请关注!

乌海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民盟盟员强雨诗
荀子曾在书中说:“民齐者强。”着重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基础。回首往昔,我们就会发现中华民族史,是一部各民族不断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有着无数个民族团结的故事不断涌现。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都是这样的历史佳话。 西汉时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1935年5月,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要想跳出国民党军重兵包围圈,必须尽快渡过天险大渡河。为正确宣传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朱德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号召彝汉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军阀。同月,刘伯承和彝族人小叶丹以水代酒,歃血为盟。此后彝族同胞护送红军历经七天七夜通过彝区,也在彝区埋下了革命火种。 1979年,孔繁森主动报名到西藏工作,在藏工作期间,他跑遍了全市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他两次进藏,挺身而出,为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祖国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记者,我曾三次采访过乌海的一位蒙古族大姐,她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她叫阿拉腾图亚,是一名普通的抄表员。无论清晨还是日暮,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她都会奔走在抄表路上,每年抄表走的里程达3600里。工作的二十多年里,她不仅资助了一位家庭困难女孩一直读完大学,而且小区里邻居有困难她也都会神出援手。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谱写着民族团结和谐之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传播乌海好声音”的同时,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工作中,更加积极地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共同营造更加团结、和谐、美好的社会。